【家扶訊息】
寄養父母在職訓練加固愛的防護盾 共築寄養兒少溫暖家園
彰化家扶中心日前結束今年度縣內寄養家庭的在職訓練課程,為期六個月共舉辦十三場次共計78小時。凡是領有合格聘書的寄養家庭,每年皆需進修至少30個小時的訓練課程,可依照自身的教養需求來選擇多元課程,包含學習特殊兒少照顧與因應、與兒少開口談性、創傷知情、親職教養與親子溝通等主題內容,協助提升寄養家庭照顧寄養兒少的專業知能與技巧。
今年邀請的講師學經歷豐富,有荷光諮商專業訓練中心的簡苑玲心理師、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王淑娟副教授、家扶基金會長期配合的講師林瑞華心理師及林胤國心理諮商師等…,簡苑玲心理師透過自身的諮商經驗以及繪本媒材,深入淺出地教導寄養家庭如何與寄養兒少討論跟性有關的話題;王淑娟副教授說明學習障礙及智能障礙兒少的特質並提升寄養家庭因應兒少的學習議題;林瑞華心理師透過「我以為」和「我說你畫」的體驗,協助寄養家庭理解溝通理解的差異,從中協助親子達到有效溝通;今年針對國小中低年級的寄養兒少特別規劃親子共學課程,邀請林胤國心理師以樂高積木做為媒介,透過競賽的方式協助寄養親子結盟,共同討論因應策略,以促進親子間的溝通,課堂中也充滿著此起彼落的歡笑聲。
寄養爸爸阿郎家中照顧11歲的寄養兒童小魚,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情緒障礙,層出不窮的行為議題以及高漲的情緒反應,導致阿郎爸爸在照顧上花費了不少心力,但阿郎爸爸仍努力找尋適合陪伴情緒障礙及過動症兒少的方法,在今年的在職訓練課程當中,積極詢問講師來提升自己的因應技巧,更課程學習到藉由積木等媒材,在日常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協助孩子來練習專注度、輪流與等待。小魚來自遭受不當對待的家庭,極度缺乏安全感,經常對人說出具攻擊性的言語,阿郎爸爸於在職訓練課程中也學習瞭解創傷兒童的特質,能看見小魚堅硬外殼下脆弱的心靈,從小魚來到自己家中的那天起,給了小魚最大的包容接納與心理支持。
彰化家扶中心主任王震光表示:擔任寄養家庭除了要有愛心之外,也需要不斷學習更多兒虐、心理創傷、親職技巧等知識,才能因應照顧寄養童的挑戰。近年來寄養家庭數量持續短缺,邀請有熱忱的家庭加入寄養服務行列,寄養是一件全家人都能一起做的好事,凡是年齡超過25歲以上、居住於彰化縣、學歷國中以上且有安全及足夠的家庭空間者,歡迎一同接住需要幫助的孩子。



以上新聞由中部廣播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