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訊息】
看見台灣的萬紫千紅 纖博館「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開展至9/18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特展,以台灣常見的經典色,加上24節氣的色彩組合,全國首度將染色與在地文化連結,探討台灣獨特環境下產生的色彩文化,建構台灣天然染色的美學意象,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18日止,歡迎民眾一起來看見萬紫千紅的繽紛台灣!
文化局表示,日常生活中對於顏色的描述,都是以大家熟知、可接觸的生活色彩作為範例,進而凝聚成文化脈絡裡的共識,例如稻綠、湖水綠、油菜花黃、茄子紫、芋頭紫、水泥灰、鴿子灰等,不僅以實物來讓人聯想色彩的種類與差異,也能推敲出與農業的深厚淵源。這次展覽,策展人陳景林老師特別加入立春、驚蟄、清明、穀雨等24節氣的色彩關聯及組合配色,建構獨特色彩文化意象。
陳老師說明,「交響與共鳴」策展理念「色彩的交響.情感的共鳴」,是將對於色彩的共同記憶構築出專屬台灣的色彩文化意象,進而成為台灣發展染色工藝的重要資料庫。展區分成「主題意象」、「色系演繹」、「節氣風情」、「染纈應用」四展區,透過介紹、分類、解析與應用等不同面向,提供台灣染色工藝界更多運用題材,提升染色工藝水平,使色彩使用具有天然、環保的特性,讓人類與環境都能和平共存、永續發展。
纖維工藝博物館表示,「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自即日起至9月18日開展,館內同時還有「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0與1的奧秘-當代提花織物探索」、裝置藝術「光影織間」及戶外纖維植物區「綠野纖蹤」等精采展出,歡迎民眾免費入館觀賞。




以上新聞由中部廣播提供
|